會員登入    
 + Register
南方 POWER 健美學苑 (不正常人類研究所)
隨機小語
訓練有助於自己釋放壓力、重獲能量,讓我每天的感覺都很好。

「我每天都獲得能量和力量,使我過著高品質的生活。我想一直健身到六十歲。人的潛能無限,我們只用上了一小部分,所以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。」
[黃根千選手]

正在瀏覽:   1 名訪客

 分享到我的 Facebook  

 到底部   前一個主題   下一個主題  [無發表權] 請登錄或者註冊



外用類固醇50年的功與過
會員五級
註冊日期:
2007-07-02 05:40:16
來自 台南縣
文章: 669
離線

  1952年起,合成的類固醇,氫化可體松開始被外用使用,由於與傳統藥膏相比有著不黏膩、方便、迅速及不影響外觀等特性,迅速普遍被使用, 1955年則有口服的prednisone上市,至今仍是最主要的口服類固醇。初期的類固醇藥物消炎強度不足,但從1958年起triamcinolone上市,1963年則有betamethasone valerate出現後,類固醇成了外用消炎製劑中最廣為使用的一種。類固醇之後的發展則是朝強度發展,先有fluocinonide,1987年葛蘭素藥廠製造clobetasole propionate及之後的halobetasole propionate,將類固醇強度推上頂峰,幾乎只要不是皮膚感染症,其他所有皮膚病說是無堅不摧,因此使用普遍,在台灣的健保用藥中,至今至少有150種品項是含有這種頂級強度的成分。外用皮質類固醇有主要五種活性:1.抗發炎,2.抗搔癢,3.抗增生作用,4.血管收縮,5. 免疫抑制。但在強度增強下,其抗增生的作用則引起皮膚萎縮,而大範圍使用下產生全身性吸收,會出現內分泌失調,及骨質疏鬆。因此類固醇的濫用似乎成了眾矢之的,民眾甚至醫師都產生了所謂類固醇恐懼症,因此近二年來當新的非類固醇外用免疫調節劑,也就是所謂TIM上市後(如普特皮、醫立妥),類固醇似乎逐漸失去競爭力。TIM不會有皮膚萎縮的問題,也因為分子較大及脂溶特性,全身性吸收少,然而TIM卻有著更強的免疫抑制功能,一但吸收後對局部免疫力,甚至全身免疫力的長期影響其實都還難以察覺。為了抑制目前對TIM的使用狂熱,因此美國FDA也接受小兒科醫師的建議,提醒消費者這些TIM有著潛在致癌的可能性。

  其實仔細審視美國FDA所公佈的資料,TIM臨床正常使用下致癌的證據薄弱,然而就另一方面來看,外用類固醇使用超過50年以來,這方面的安全性反而更高。而且挾著類固醇半世紀來研究的優勢,新的一波類固醇風潮其實也在逐漸成形因此,目前新發展的類固醇已不再單以強度為唯一考量,而走向低全身性吸收,或是吸收後會迅速分解,或是只消炎而不會引起皮膚萎縮等方向。例如研發中的選擇性糖化皮質皮質醇受體促進劑(SEGRAs),就是以選擇性的消炎而不會引起皮膚萎縮及血糖升高。又如硝化類固醇,消炎力是prednisolone的10倍,可持續釋出氧化氮,不會活化噬骨細胞而導致骨質流失。還有微脂囊包裹的長效類固醇,可選擇性進入發炎部位。此外還有細胞膜類固醇受體的發現,讓類固醇的作用更具選擇性。

  藥就是毒,只要是能夠治療疾病,就可能會影響正常生理功能,不論是中藥、西藥、甚至是健康食品,乃至一般食品。民眾在接受各式各樣的醫療訊息時,也應該與您的醫師做進一步的討論,尊重專業的建議,才能真正成為醫療資訊普及的受益者。



轉自:Dr.Skin www.drskin.com.tw
http://www.uho.com.tw/health.asp?sid=20&aid=3787

2007-11-16 23:41:19
應用擴展 工具箱




 [無發表權] 請登錄或者註冊


可以查看文章.
不可發表文章.
不可回覆.
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.
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.
不可發起投票調查.
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.
不可上傳附件.
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文.

[進階搜索]